2023年9月11日,王辰院校長以《做一個思考者》為題,為2023級全體新生親切講授了“開學第一課”。在帶領同學們縱覽協和百年歷史的同時,王辰院校長用富有感召力和啟迪性的話語,放眼于整個醫學體系,勉勵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做確有意義的研究”,志為人類健康福祉做出貢獻。
王辰院校長首先鼓勵同學們要勤于、善于思考,“做一個思考者”,思考問題要深入,不可淺嘗輒止,要“想事兒想到腦仁兒疼”。他圍繞“健康與生命是人的終極利益”“醫學為道、為學,衛生為路、為行,健康為本、為果”等,拓展延伸講解了醫學的基本概念、學科構成和發展歷程。打破固有認知,幫助同學們重新形成關于這些基本概念的正確內涵、外延和相互關聯。他表示,現代醫學正在發生深刻轉化,已經從初級階段的“以疾病為原點”轉化為當代的“以健康為原點”。所謂“原點”即為“出發點”“歸宿點”“目標以及宗旨”,原點的轉變意味著醫學已從“應對疾病”躍升為“照護健康”。醫學與衛生要在“促防診控治康” (健康促進、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六個領域,以“語藥械食居環” (語言、藥物、刀械、飲食、起居、環境)六個“法寶”,形成“六合格局”,全方位照護健康。醫學為知,衛生為行,要知行合一地實施全面健康照護。
王辰院校長啟發同學們深刻理解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意義。他講到,醫學既關注個體,也關注群體,前者對應臨床醫學,后者對應群醫學。醫學的基礎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社會科學和方法、人文學科和文化。醫學是一個獨特的、綜合的、巨大的體系,是萬學所歸,萬學所終。他多次強調,在明晰正確的概念和邏輯架構的基礎上,同學們要不斷去思考新問題、建立新思維,尋求新角度。要有批判思維和質疑精神,同時也要擁有接受批評和質疑的雅量,以厚積的學識與確有意義的研究解決一個個實際的健康問題。協和學子要做真正有思想、能夠反思過去醫學衛生界不足和弊端、為人類的終極福祉不斷進取創新的年輕人。
此次活動由研究生院主辦。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高玲央出席,活動由研究生綜合處副處長劉少輝主持,300余名2023級新生代表在壹號禮堂共同聆聽“開學第一課”,其余同學線上參會。
王辰校長的開學第一課的講座開端于思考,延伸至整個醫學體系,又回歸立足于對我們協和學子的期待和鞭策。全程沒有枯燥死板的定義,沒有長篇大論的套話,但潛移默化之中,我們對于“尊科學濟人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更明確了自身肩負的責任與擔當,前行路上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信息所2023級碩士 王藝霏
今天聽完王辰校長的開學第一課,“思考”二字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從事醫學行業是需要學習一輩子的,而學習最不能少的便是思考。課堂上我一邊聽校長講述,一邊思考醫學與科學、生物學、生物醫學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都不是那么一兩句話就能闡述的,是復雜的辯證的,值得我們一直去思考,去質疑。希望我們這一生都用力去思考,絞盡腦汁,想得腦仁兒都疼!
——2023級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 陳澤華
“開學第一課”中,王校長以“做一個思考者”開篇入題,深入淺出 ,提出了“萬學歸醫”的科學理念。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科學醫學的內涵以及醫藥衛生事業的偉大。我們將以“開學第一課”為起點,勤于思考,為中國大醫學事業作出協和人的貢獻!
——2023級藥劑學博士生 劉寶
“想事兒想到腦仁兒疼”是在聆聽此次王辰院校長講授的開學第一課中,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一句話。醫科院和藥物所學習的諸多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都是前輩們夜以繼日,辛苦耕耘,思考到“腦仁兒疼”的結果。作為一名藥學生,我們需要將這種精神應用到平時的學習和研究中去,多發問,勤思考,敢于探究科研中的難點,立志為人類健康福祉做出貢獻!
——2023級藥物化學碩士生 趙利新
懷著激動的心情參加了王辰校長主講的開學第一課,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我收獲頗豐。“想問題應當想到腦仁兒疼”,這樸素的話語配合王辰校長幽默生趣的講解,恰似給同學們做了一場“開顱手術”,也為我在協和學習的日子指明了方向,我會以今天的所得為方向,迎接未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信息所2023級碩士 蘇飛宇
身為協和的新學子,我們應當立志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不受已有教育經歷和知識的束縛,敢于發散思維、敢于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并不要怕犯錯,因為人就是在不斷犯錯、不斷被別人否定中一步步成長。在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王辰院校長深入淺出,我感受到了王辰院校長的溫文爾雅、寬宏氣量、滿腹經綸以及對醫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遠見卓識,“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信息所2023級碩士 李明陽
開學第一課王辰院校長做了一場關于“如何成為一個思考者”的講座,如何思考發問,是研究生階段格外注意的地方,“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需要相互結合,除此應該加入實踐,醫學是注重實踐的科目,在實踐中發問,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檢驗是我們的必經之路。除此以外,王辰院校長再次強調了醫學是多學這個觀點,醫學包括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在學習積累階段不能把各種門類割裂開來,應該相互綜合為醫學服務。
——2023級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張子明
供稿:研究生綜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