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基礎所葛微/馬超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癥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進展快報  第44期】

 

2018年12月基礎醫學研究所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葛微課題組和人體解剖與組胚學系馬超課題組合作在著名的阿爾茨海默癥專業期刊Alzheimer & Dementia (IF=12.7)上發表了題為《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阿爾茨海默癥淀粉狀斑塊的獨特組成》(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distinct composition of amyloid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論文。在該研究中,作者通過激光顯微切割與高通量定量質譜技術研究了AD人腦、年齡匹配的非AD人腦、以及APP/PS1轉基因模型小鼠中APs的蛋白組學特征。

 

阿爾茨海默癥是嚴重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學特征是淀粉狀斑塊(Amyloid Plaques, APs)在腦部的沉積。針對APs研發的藥物雖然能夠改善模型小鼠的認知水平,在臨床實驗中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認知正常的人腦中也存在APs的沉積。因此,系統性的比較研究APs的組分至關重要。該研究鑒定了40余種高度富集于人腦APs的蛋白組分,并且詳細闡述了人腦與模型小鼠腦的異同。研究發現AD模型小鼠腦中多種明顯激活的信號通路在人腦中并未發生明顯變化,提示其病理機制可能存在不同。該研究為AD病理機制提供了獨特見解,也為未來AD診斷及治療靶點的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81271239,#91632113)、IBMS / CAMS 院長基金(2011RC01)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項目(CIFMS 2016-I2M-1-004)的支持。

文章鏈接:

https://www.alzheimersanddementia.com/article/S1552-5260(18)33580-5/pdf

 

                                  (基礎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