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第二批)獲選名單,協和醫院2022級臨床醫學博士后肖胤勃、系統院2022級科研博士后戴高樂兩位博士入選。
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于2013年設立,旨在加強博士后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博士后國際化水平,定位世界一流人才、世界一流學術平臺,資助在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博士(包括中國籍和外籍)在國內博士后設站單位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該項目每年資助400人左右,資助期為2年,入選者每年將獲得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20萬元經費支持。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加強科研博士后培養實施方案(試行)》,入選者經所院推薦,可直接入選院校“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或“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累加獲得院校資助計劃經費資助,支持期三年。近三年,我校共有4名博士后人員入選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
肖胤勃,男,英國格拉斯哥大學2022年應屆博士畢業生。2022年10月以臨床醫學博士后身份進站培養,博士后合作導師為協和醫院梁智勇教授。主要從事干細胞微環境研究。以通訊及第一(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Biomaterials,aterials Today Bio等期刊發表多篇論著。
戴高樂,女,2020年12月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2022年7月以科研博士后身份進站培養,入選院校2022年度第一次“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博士后合作導師為系統院李貴登教授。主要從事腫瘤治療有關研究。以第一(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scale,Biomater等期刊發表多篇論著。
近年來,院校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博士后人才隊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將博士后人員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印發《加強科研博士后培養實施方案(試行)》,設立“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和“協和海外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發布全球博士后人才招募公告,予以優厚待遇,優化職業發展路徑,加大對海內外高校優秀博士畢業生引進力度,對擁有良好的海外教育背景和學術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吸引力逐漸增強,博士后隊伍科研創新能力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充分發揮博士后科技創新生力軍、后備軍和人才蓄水池作用,為院校“核心基地”和“雙一流”建設提供優質青年后備人才保障。
供稿:人事處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