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首次準聘長聘教職證書頒授儀式。79名教師從校領導手中接過聘書,正式取得準聘長聘教職。學校將通過為其提供優厚待遇和資源配置,引導高端人才潛心向學,重塑教學與研究體系。據悉,此次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其所有醫學學科中開展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在我國醫學院校中尚屬首次。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推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強聘期考核,準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近年來陸續啟動實施了準聘長聘教職制度,但尚未覆蓋臨床醫學等學科。
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和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北京協和醫學院率先在我國醫學院校引入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制度。
準聘(Tenure-Track)長聘(Tenured)制度是指通過一定試用期考核,遴選出符合要求的優秀教職人員,對其進行長期聘任并給予優厚的教學科研資源、充分的經濟保障和較高學術自由度的高校教職聘任制度。該制度是世界高水平大學廣為實行的教職聘任制度。該制度一般將教職人員選拔分為準聘和長聘兩個階段。準聘崗位聘期通常為5-7年,通過嚴格的考核后可聘任長聘崗位。準聘長聘教職包括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三個層級。教授為長聘崗位,副教授可為長聘崗位,也可為準聘崗位,助理教授為準聘崗位。此次我校聘任教授、長聘副教授、準聘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4類教職,涉及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6個一級學科。
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展準聘長聘聘任,旨在通過多元化的人才評價維度,引育并舉,吸引有才華的高層次人才進入教職崗位;通過改革激勵機制,為教師提供優厚薪酬待遇和較好的研究條件,營造潛心向學的優裕環境,消除青年人才的后顧之憂,維護學術自由,推動產生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通過明確課堂授課、指導學生、參編教材等教學任務,引導教授們回歸教學,構建優勢教育資源,形成與學校目標定位和水平相適應的一流師資隊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表示,“最不敢對不起的就是學生,這是所有老師的心里話”。“我們要真正能得天下賢才而為教”,希望通過推進準聘長聘聘任制度改革,培養聚集能夠傳承協和百年積淀、代表先進思想文化、具備前沿科技水準的人才,培植引領醫學界前進的先進力量,為加快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推進院校“雙一流”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王辰要求獲聘教師要懷士子之心,有家國情懷,具遠見卓識,一要努力提升研究能力,努力達到本專業領域全球前列水平,推進醫學研究;二要加強教育教學工作,培養醫學人才,重塑協和醫學院作為醫學圣殿的榮耀;三要重視科研誠信,以嚴謹的學術品格作出表率,澄明學術環境。
黨委書記吳沛新主持教職聘任工作會,王健偉副院校長介紹了改革的背景、目標和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所屬北京協和醫院陳杰教授、腫瘤醫院王潔教授、基礎醫學研究所許琪教授、阜外醫院王利副教授、藥物研究所胡友財副教授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們一致表示,希望能傳承“以天下為己任”的協和精神,充分發揮院校得天獨厚的臨床研究、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等資源優勢,加強自主創新,踐行立德樹人使命,培養優秀醫學人才。
與準聘長聘教職聘任改革聯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還啟動實施了全球高層次人才招聘計劃,長期面向全球延攬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博士后,并通過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雙一流”建設經費、基本科研業務費、修繕購置專項、自籌資金等多渠道經費,在薪酬待遇、科研啟動費、住房與安家費、科研設備、研究生招生指標等方面予以有競爭力的優厚支持。該計劃實施半年來,已有大批國內外中青年學術人才報名申請各類準聘長聘教職崗位。
(新聞中心 人力資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