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啟動實施一周年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領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領導班子成員、京津地區各所院主要負責人、創新工程項目首席/共同首席專家代表、近20家媒體新聞記者共150余人參加了會議。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張學主持會議。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曹雪濤院士首先對創新工程啟動實施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上級部門支持和指導下,經過4年多精心設計和反復調研論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于2016年啟動實施,并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一年來,中國醫學科學院高度重視和加強創新工程的組織實施,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民主決策,強化制度建設,嚴密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程序,嚴格過程監管,深化宣傳培訓,始終堅持醫學科學國家隊的定位,部署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堅持“抓重大、占前沿、補短板、強支撐”。通過一年的努力,創新工程對提升院??萍紕撔履芰η袑嵃l揮了“助推器”的作用,基礎研究獲得重大進展,重大疾病防治取得重要成果,藥物研發取得多項突破,人才培養聚集作用初步顯現,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明顯提升,顯著促進了學科布局和體制機制的優化完善。他強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下一步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研所院的目標,將繼續加強資源集成銜接,切實發揮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突出需求導向,強化醫學與健康的源頭創新供給;始終堅持人才為先,強化科技創新的人才保障;繼續加強開放合作,構建全方位協同創新網絡。不斷創新管理機制,為醫學創新工程組織實施提供保障。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蔣立新教授、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教授對創新工程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介紹。蔣立新教授團隊在10月25日的《柳葉刀》雜志發表了兩篇關于我國高血壓管理現狀的文章。她認為創新工程為項目團隊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支持,可以圍繞一個科研方向持續攻關;創新工程鼓勵各所院之間的團隊協同合作,具有很好的協同性;同時把握“一帶一路”等機遇,充分發揮了前沿引領作用。藥物所在創新藥物研發方面取得多項階段性科研成果,蔣建東教授強調,創新工程的實施給科研人員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創新環境,可有效整合包括基礎研究、藥物研發和臨床研究在內的優良資源,共同研究重大的醫學難題,為提高相關專業的研究能力創造了條件,也為引進高端創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介紹了十八大以來國家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對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予以肯定,并就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介紹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有關部署。他強調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科技創新是應對衛生與健康重大挑戰、促進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良性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要持續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加快組織重大科技項目,滿足人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優化政策環境,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加強臨床研究,補強衛生與健康發展的短板弱項。
在答記者問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國家心血管中心主任胡盛壽院士提到,創新工程的實施消除了基礎和臨床之間的隔閡,將促進中國疾病防治的新方案、新方法、新技術的產生,促進醫院轉化醫學的發展,對科研型醫院的建設發揮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鄭忠偉說明了創新工程主要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配置優質資源,形成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科技管理處處長王健偉強調,中國醫學科學院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他用“抓重大、強支撐、走出去”九個字對前期在一帶一路的工作情況進行了概括,并介紹了下一階段依托創新工程實施,對“一帶一路”繼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的有關考慮。
下一步,中國醫學科學院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建院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不忘初心,永遠不負重托,繼續當好醫學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更加深入地推進醫學與健康創新工程的實施,切實發揮醫學創新工程的戰略支撐作用,促進醫學創新工程任務更好地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努力建成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為建設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聞中心 科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