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6位教授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大會于5月30日在京舉行,大會宣布了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名單并為獲獎者頒獎。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蔣建東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孫曉波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陸前進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程濤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舒躍龍教授等6位教授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依據表彰文件排序)。

全國創新爭先獎于2017年經黨中央批準,由中國科協和人社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創新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全國創新爭先獎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本次評選共7個團隊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26名科技工作者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251名科技工作者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其中,醫療衛生行業的獲獎團隊有3個,獎章獲得者有2名,獎狀獲得者有33名。


獲獎者介紹

按表彰文件排序)

816aca9945b94ca18b1392bf1a4ba046.png

蔣建東,男,漢族,1958年11月出生,農工黨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教授。

從事新藥研究,包括抗感染、抗癌、代謝性疾病等。突出貢獻包括對降糖脂藥物小檗堿和抗新冠藥物阿茲夫定等的研究。SCI論文300余篇;授權專利40余項,3項成果用于臨床;主持或參與的研究獲新藥證書和臨床批件7個。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香港“求是”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學者獎等多個獎項。以第一完成人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項;牽頭的抗感染團隊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先進集體”稱號,及國家基金委微生物藥物的“創新群體”;2019年獲首都勞動獎章;2022年獲第九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科技創新類一等獎;2022年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年度優秀主編。

目前擔任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理系主任、藥學學報英文版主編,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46e5b5860ffd4fbeafa142cfe346c984.png


王健偉,男,漢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校長、研究員、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

長期致力于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機制及其防治研究,作為通訊作者(含共同)在Cell、Lancet等發表SCI論文160篇,總引用逾6.7萬次。獲發明專利授權24項。創建國際領先的病原組檢測技術體系,系統闡明我國呼吸道感染病原譜及主要病原體流行特征,率先發現新冠病毒并確認其為新冠肺炎病原,提出靶向病毒基因組高級結構等抗病毒新策略,顯著提升我國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能力。入選國家杰青、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

擔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病毒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理事兼生物信息學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病毒學領域知識體系建設專家組組長。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和“十大醫學進展”



29cece06285e4a7699eb6706c57fbd6e.png

孫曉波,男,漢族,1958年5月出生,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長。

孫曉波教授在中藥基礎及創新藥物開發應用方面成績突出。針對中藥行業發展關鍵瓶頸問題,提出“種好藥、創好藥、制好藥、用好藥”全產業鏈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原創思維,構建了基于整合藥理學技術的中藥復雜體系研究與中藥大品種全產業鏈研究新模式,其中提出三七大品種培育的產業模式為“二產帶一產促三產”;創立的“阿理療法”是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研究中的典范。對中藥大健康產業臨床價值、科技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發表SCI論文230余篇,進入ESI前2%學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體系中帶領藥植所藥毒理學科進入ESI前1%。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d69a52281eab4db698e22be1bc477b5f.png

陸前進,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主任醫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所)執行院(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皮膚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在免疫性皮膚病特別是紅斑狼瘡基礎、轉化及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建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表觀遺傳發病新理論,研發SLE DNA甲基化診斷新技術,突破診斷瓶頸,并實現臨床轉化及推廣應用;研發皮膚型紅斑狼瘡(CLE)診斷與分型新工具,解決CLE診斷與分型困難的臨床難題;率先建立SLE腸道菌群精準移植臨床方案,為SLE治療提供安全、有效新療法;建立重癥皮膚病綜合救治體系,成功救治逾千例疑難及危重皮膚病患者。以第一或通訊/共同通訊發表SCI論文217篇,H指數60。2014-2022年連續9年入選醫學領域中國高被引用論文學者榜單。獲中國、美國、歐洲發明專利授權共23項,醫療器械注冊證1個。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


d7a0748bb75742b19869cf7c832230fc.png

程濤,男,漢族,1963年8月出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研所)所院長、基礎醫學研究所(基礎學院)院所長、血液與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致力于血液學和再生醫學研究,奠定造血干細胞臨床應用關鍵生物學基礎,建立造血干細胞規范應用技術體系,引領造血干細胞從個體化技術向普適性藥品、從治療血液病向干預其它重大疾病的發展。獲國家杰青、基金委創新群體等人才項目,在CNS及其十余種子刊發表SCI論文270余篇,總引超1.7萬余次,授權發明專利28項

擔任中國生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血液學機構分會主任委員、國際實驗血液學學會中國唯一執行理事及會刊副主編、Blood Science創刊主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和一等獎、中源協和生命醫學成就獎。

e2e2a409809a438498b0f56382c416fa.png

 

舒躍龍,男,漢族,197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

長期聚焦流感防控研究,在新病毒發現、檢測試劑研發及感染致病機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主持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以第一和通訊(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0篇,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建立了全球最大流感監測網絡;實現了我國基層疾控中心和醫院流感病原學監控能力零的突破;推動國家流感中心成為繼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之后第5個全球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使中國成為全球流感防控領導者。

擔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亞太流感控制聯盟主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供稿:科技管理處 人事處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