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 王辰
在當代中國,顧方舟先生讓中國兒童搭載上了健康的方舟,讓百萬兒童免于罹患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癥),數萬人免于死亡,為中國醫學界作出了歷史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偉大進程中,顧方舟先生以一名科學家的睿智,以一名中國士子的擔當,研制出脊髓灰質炎疫苗,為我國預防和消除脊髓灰質炎提供了最重要的科技手段和科技產品。無論是病毒疫苗的研發、國家政策的制定、社會資源的調度,還是計劃免疫的具體實施,顧先生在每一個環節都作出了關鍵性的貢獻。
顧方舟先生在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上的首要科技貢獻是確定了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顧方舟先生在研究過程中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即活疫苗與死疫苗如何選擇的問題。兩種疫苗相比較,死疫苗雖然安全,但是低效;活疫苗雖然高效,但是安全性存疑,且兩種疫苗的成本差別巨大,1人份的死疫苗成本相當于100人份的活疫苗成本?;钜呙绲牧硪蛔饔檬请S糞便排出后,可以使減毒病毒存在于環境,人體接觸后可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根據我國當時的疫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顧方舟先生判斷中國走活疫苗的技術路線才是現實可行的,能夠實現廣泛接種和人群免疫。顧方舟先生為國家計、為民族計、為社會大眾計,承擔選擇活疫苗道路的責任與風險。在此之后,更是有父子試藥的壯舉,讓我們聞之不禁唏噓感嘆。
顧方舟先生在科技上的另一貢獻是將液體疫苗制成固體糖丸,方便疫苗貯運,并解決了幼兒投藥的問題。用“土辦法”將冷凍的糖丸放置于保溫瓶中,克服了偏遠地區的運輸保藏問題,使疫苗能夠向全國推廣。
據統計,自20世紀60年代初,脊髓灰質炎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以來,至少避免150萬兒童因脊髓灰質炎所致麻痹,至少避免11萬兒童因脊髓灰質炎所致死亡。如此成就,顧方舟先生居功至偉。
除了脊髓灰質炎疫苗,顧方舟先生還力推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眾所周知,我國乙型肝炎感染率的奇跡般下降是因為疫苗的推廣,特別是嬰幼兒疫苗的使用,而顧先生在這個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腸道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上,顧方舟先生也做了大量先期工作。
顧方舟先生于1984年至1992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在8年的任職時間里,大力推進院校的科學研究事業,使院校在食管癌、肝癌、肺癌、子宮頸癌、白血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重大疾病的病因、防治及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絨癌的根治療法及推廣、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激素分泌性垂體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和興奮劑檢測方法的研究與實施等4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教育事業方面,顧方舟先生注重教育為本,人才為先,堅持八年制醫學精英教育,推行臨床實習階段導師制,打造“協和精品”,實行開放政策,增強國際合作,對我國八年制醫學精英教育的發展貢獻卓著,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顧方舟先生是一名科學技術家、戰略科學家、衛生管理家,是衛生界的領導者。他是醫學科學院的顧方舟、醫藥衛生界的顧方舟、國家的顧方舟,堪稱青年榜樣、學界楷模、國家脊梁。他的成就,功在當代,澤被子孫。我們為中國衛生界有顧方舟先生這樣一位學者、教師、科學家、領導者,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有這樣一位院校長而感到自豪。
2019年1月2日,顧方舟先生逝世。陶行知先生說:“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我認為,這句話是對顧方舟先生最好的人生寫照。顧方舟先生讓我們明白,凡事貴在專,貴在對一件事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顧先生告訴我們,世俗的很多東西都是虛無,而有些核心的東西卻是舍命也要努力爭取的。顧先生常說,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了這一顆小小的糖丸。而就是這一顆小小的糖丸,它于社會、于人類有了至高的價值,它控制了中國人的脊髓灰質炎,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人類的脊髓灰質炎。一顆小小的糖丸,拯救了無數孩子的健康和性命。
顧方舟先生去世后,在互聯網上,憑吊他的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糖丸爺爺”。在紀念顧先生的文章下面點贊之多、言辭之切,讓我們動容,這是社會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
緬懷是為了傳承和發展。顧方舟先生以身樹起的人生豐碑,深刻啟示和強烈感召中國醫學界后來人,要真正地于醫、于民、于國、于世界、于人類有大作為。
原載于《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0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