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峰會在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禮堂隆重開幕。此次會議受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工程院委托,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為期一天半。會議開幕式由院校黨委書記李國勤主持。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主席陳致和出席峰會并致辭,出席此次峰會的還有特邀嘉賓美國醫學院學會(AAMC)名譽主席Jordan J. Cohen,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研究生司副巡視員唐繼衛,國家衛健委科教司副司長陳昕煜,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副主任兼戰略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冬梅等。本次峰會邀請了國內經教育部批準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14所綜合大學和醫學院的領導、教務處處長、以及相關人員參加。各學校高度重視,很多大學和醫學院的領導特別趕來參會,其中有: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建輝,中南大學副校長陳翔,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敬靜,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文民剛,陸軍軍醫大學副校長兼教育長劉國祥,空軍軍醫大學副校長蘇景寬。出席開幕式的院校領導還有姚龍山、鄭忠偉、王云峰、張勤。我校教學督導組的專家、本專科教學工作委員會、部分與八年制臨床醫學教學相關的學系、中心、教研室的主任和授課教師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在開幕式的致辭中,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對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進行指導,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林蕙青副部長指出,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成效與問題同在,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和改革。她強調各校更加積極主動適應國家醫學創新發展和國際競爭對高水平醫學人才的需要,認真總結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經驗,找準問題差距,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批高層次、國際化的醫學拔尖創新人才,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貢獻。
曾益新副主任指出,醫學教育是醫學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強調在醫教協同背景下,應深入思考八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路徑等問題,明確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點,遵循教育規律,構建科學、合理、成本效益恰當、符合中國發展現實的醫學教育模式,讓八年制醫學教育在全國醫學教育教學中起到探索、示范作用。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指出,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現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也不是試探性各行其道的時候。呼吁應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冷靜地做歷史性的思考,明確愿景、使命與責任,樹立國際眼光,著眼于國情,分析利弊,總結經驗得失,形成意見,引導中國醫學界未來的發展。
中華醫學基金會主席陳致和總結了上個世紀醫學教育改革的三個階段,分析了“4+4”醫學培養模式的優勢,肯定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所推動的“4+4”醫學教育改革探索,認為“4+4”的醫學教育模式將開拓創新,引領卓越,進一步推動中國醫療教育改革。
大會特邀國際嘉賓Jordan Cohen教授作專題報告,介紹了美國八年制醫學教育模式及特色,分享了對中國醫學教育的調研和思考,并與現場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發端于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17年建校起,北京協和醫學院便開始了八年制醫學教育。2001年起,13所院校先后獲教育部批準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多樣化的辦學探索,形成多種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模式,迎來大發展期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困惑亟待改革與創新發展。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14所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醫學教育專家,將共同總結回顧八年制醫學教育發展歷程,分享國際先進經驗,研討我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發展。
(新聞中心 教務處/文 新聞中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