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阜外醫院2022級外科學博士生李忠臣。非常榮幸能作為新生代表上臺發言,首先,祝賀來自各地的我們圓夢協和醫學院,開啟人生新篇章!同時,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新生,對給予我們關心的老師和親人們表示最真摯的感謝,你們的付出與陪伴幫助我們步入協和,謝謝你們!
身處青磚碧瓦的壹號禮堂,我們能感受到協和的厚重與積淀。百年來,顧方舟、林巧稚、宋鴻釗、張孝騫等醫學賢達以身凝練著自省、專注、悲憫的協和特質,實踐著做蒼生大醫的協和擔當,展現著懷救苦之心,為國民折腰的協和大愛,昭示著“尊科學濟人道,寓高貴于樸實,以天下為己任,助眾生求福祉”的協和精神。時代變遷,協和的精神與底蘊在一代代協和人的血液中流淌,并得以傳承發展。所幸之事,今日我和各位同窗將從先輩的手中接過協和的旗幟,成為新一代的協和人。先輩們締造了協和的輝煌過去,而我們將要譜寫它的璀璨未來。
作為一名轉博生,三年前我懷著無比激動與敬仰的心情踏入了這所醫學圣堂,當年王辰院校長在開學典禮上關于協和文化精神的解讀言猶在耳。光陰荏苒,三年碩士求學時光使我愈發感受到身為協和人的自豪與幸運,因為我切實感受到了這里有最嚴謹求實的臨床教學,有最包容開放的學術氛圍,有最先進一流的科研平臺,有最協作互助的醫學同道。你可以毫無顧慮地向國之大醫請教臨床問題,與科研大家探討科學設計,和同道好友共逐思維火花。在協和質樸、平和的環境下,你能打下行醫、研究、為人的基礎;你只需努力,靜待花開。今日能以博士新生的身份在協和繼續探索醫學奧秘,我倍感榮幸。
作為一名心外科的研究生,每每目睹切開、分離、修剪后的血管,在2.5倍放大鏡下,用細如發絲的縫線游龍走鳳,吻合冠脈,當心臟成功復跳,那一刻生命的搏動讓我震撼。而來到阜外醫院,來到協和醫學院,就來到了心臟外科領域的山巔。我可以一睹心外科泰斗的手術風采,可以運用多學科融合的科研資源,可以開展以價值為導向的原創研究,可以參與領跑全球的器械研發。當然,不僅僅是心臟學,協和如同一棵大樹,在腫瘤學、護理學、生理學、群醫學等等各醫學學科的分支上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秉承著百年學科的歷史積淀,協和人始終心系大眾,敢為人先,從致力于攻克疑難復雜的臨床疾病到推進公共衛生的防控實踐,從注重于引導醫學學術的研究價值到引領醫學科學的發展方向,協和為我國醫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作為協和學子的一員,秉持熱愛、向往、求真的精神,精研專業技能,培養創新能力,修煉人文素養,練就仁心仁術,效忠祖國、服務人民,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當下,疫情掀起的驚濤駭浪讓我們身處在一個極不平凡,又兼具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這個時代賦予了醫療從業者更加厚重的歷史使命。作為新一代的協和人,我們將勇敢地擔當起護佑人民健康,發展祖國醫學的重任;我們將懷揣家國情懷,傳承協和精神,彰顯學子風貌,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溫度、有擔當的協和人,砥礪前行,接續協和的百年榮光。
最后我想以我寫的一首詩結束今天的發言,并與各位同窗共勉:
謹立誓,盡此生
仁心醫者夢
愿存志,濟滄海
初心永不改
苦寒窗,飽風霜
凌寒而后芳
堅信仰,扶死傷
協和少年強!
謝謝大家。
根據現場發言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