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公布2021年“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遴選結果的通知》(京教函〔2021〕467號),我校多位教師榮獲2021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和2021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獎。
范洪偉,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范洪偉,現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臨床醫學教育,多次獲得“優秀教師”、“協和之友”的榮譽。
擔任北京藥理學會抗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委員,中華內科學會感染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醫院內感染、抗生素的臨床藥理研究和抗生素管理工作。《敗血癥的臨床研究》獲得2003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艾滋病免疫重建及適應中國國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研究》獲得2011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郭磊,基礎學院
郭磊,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教授,藥理學系副主任。從事腫瘤藥理學研究工作,同時擔任《藥理學》、《OSF-心血管模塊》、《藥物治療學》等課程負責人。她熱愛教學,帶領團隊在藥理學虛擬教研室建設和基于案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中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優異成績。2021年,其主講的藥理學課程被評為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團隊也榮獲第一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
梁濤,護理學院
梁濤,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教師,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名師,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護理教育概論》,北京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臨床護理學:氧合》課程負責人。
張學,基礎學院
張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醫學遺傳學系主任、長聘教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生物學組)成員;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學遺傳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主編。主要從事單基因病和基因組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和Am J Hum Genet等雜志發表系列高水平論文。
李崢,護理學院
李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院長,中華護理學會副理事長,中華護理學會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老年護理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護理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護理教育》主編、《中國護理管理雜志》等多本期刊編委。曾獲國家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二等獎,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等。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北京市教學教改立項、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以及世界衛生組織、CMB、中國科協、中華護理學會等課題研究。主編參編多部教材,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包括SCI期刊論文兩百多篇。
姜玉新,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姜玉新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第五、六、九屆主任委員。國際婦產超聲學會中國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總編輯。
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4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華夏醫學科技獎2項;獲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醫德標兵、中國醫師獎等榮譽。主編多部超聲醫學專著及教材。
由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辦的“2021年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評選中:
一等獎獲得者:協和醫院(臨床學院):常曉燕、李超、馬璐璐、張舒、趙芊;腫瘤醫院:李霓;基礎學院:鞠瑞;護理學院:黃星荷。
二等獎獲得者:協和醫院(臨床學院):張揚、宋蘭、湯蕊、花蘇榕;腫瘤醫院:翟醫蕊、徐曉娟;基礎學院:王振生。
三等獎獲得者:協和醫院(臨床學院):董海濤、唐曉艷、楊明;腫瘤醫院:仲佳、趙青;護理學院:張政。
教學設計獎:協和醫院(臨床學院):張揚、董海濤;基礎學院:鞠瑞。教學風采獎:協和醫院(臨床學院):趙芊;腫瘤醫院:翟醫蕊、徐曉娟。同時,我校榮獲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優秀組織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引導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打造高校教學改革風向標,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舉辦了“第二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我校多位老師獲獎。
魏春燕 基礎學院二等獎
劉偉 基礎學院 三等獎
陳適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優秀獎
樂偲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優秀獎
根據《關于公布2021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的通知》(醫科教發〔2021〕416號),授予張抒揚等完成的“基于勝任力的‘8+3’一貫式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授予張勤等完成的“基于‘成人學習理論’的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等5項成果一等獎,授予潘湘斌等完成的“中國原創心血管介入技術的國際化教學體系建立和實踐”等10項成果二等獎。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設立是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激勵廣大教職員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總結和表彰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的顯著成果。
根據《關于開展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年校級優秀教學論文評選工作的通知》(醫科教發〔2022〕77號)要求,在教師自主申報、學院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初評、本科教學工作委員會投票,院校長辦公會議審核通過“傳統方法與虛擬現實視頻+傳統方法對門診患者結腸鏡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教育: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等10篇教學論文被評為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年校級優秀教學論文。教師代表分別是:吳東、何麗云、李崢、易婧婧、李玥、石羽茜、趙峻、林雪、張艷麗、王常珺。
吳東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何麗云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李崢 護理學院
易婧婧 院校機關
李玥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石羽茜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趙峻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林雪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張艷麗 基礎學院
王常珺 協和醫院(臨床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年校級優秀教學論文獎的設立是為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平,鼓勵一線教師、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管理人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推動我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
供稿:辦公室 教務處 教師發展中心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