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作者
孫力超,中共黨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青年科學家”。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優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以及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新星”。
“國有難,召必應”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宣布封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拉開帷幕。為了迅速應對疫情,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迅速組建援鄂抗疫醫療檢測隊。得知這一消息,我毫不猶豫報名請戰,當時只有一個想法:“作為一名近2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名醫學科研工作者,到一線用自己的所學貢獻應有的力量是責任,更是義務”。2020年2月2日在院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在病原所進行緊張又充實的防護培訓為馳援武漢做最后沖刺。醫院領導第一時間聯系到我,問我是否有困難和顧慮,我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顧慮,困難都能克服”。當我接到院校和醫院幫我們準備的行囊時,我接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牽掛、一份領導的囑托,一份組織的信任。2020年2月4日下午,我作為援鄂抗疫醫療檢測隊先遣隊員,在李青副院校長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迎接我們的鐵路乘務員不斷地對我們表示感謝:“謝謝你們幫助武漢,我們已經消完毒了,這里有熱水”。這些溫暖使我充滿了勇氣和力量,面對未知的困難與挑戰,我們的人民總是能夠如此堅強團結和無所畏懼。
“一步一步丈量”
“方艙醫院”是應對疫情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我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并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快速搭建完成了“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檢測平臺”,并于2020年2月10日進行了第一次臨床檢測,金奇所長帶領我和動物所張晗同志負責第一次的取樣工作。
從平臺到接收樣本點需要經過一條長150米的通道,三個方艙里的空氣以下排風方式直排于此,接收樣本意味著必須要從其中一個排風口下方穿過,是整個流程中暴露風險最高的環節之一。盡管已經做好了防護,但內心還是對病毒存有一絲忌憚,我們彼此檢查對方防護是否防護到位,手里拿著酒精噴壺和沉甸甸的樣本轉運箱,緩慢前行。取樣點位于方艙醫院患者進出檢查出入口,由于臨床取樣的不確定性,經常需要等待半小時左右才能接收到樣本,但是臨床檢測不能耽誤同時要盡量避免感染,因此整個過程不允許我們有半點松懈,防護服笨重不透氣再加上取樣過程高度緊張,一個來回下來將近一個小時,我們的衣服經常濕噠噠的,但是取樣工作一直沒有間斷和失敗。
“開蓋、關蓋、離心”
為了提高臨床樣本檢測效率,我將樣本順利轉交給滅活組后就會準備進行核酸提取工作。由于核酸提取和接收樣本一樣需要三級防護,為了節省防護服,我盡量不喝水、少吃飯。核酸提取要求準確操作、避免污染,我不敢有絲毫怠慢,在生物安全柜中小心翼翼的“開蓋、加樣、關蓋、離心”,生怕前功盡棄影響最后檢測結果,每天這樣重復至少5個小時,樣本多的時候還會再多幾個小時,為了緩解疲勞在離心的30秒時間里我會靠在椅子上,將脖子盡量伸直放松,我叫它“30秒癱”,很管用。“簡單重復”換來的是上千份高質量的檢測結果,在大家通力配合下,目前“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檢測平臺”大批量送檢樣本核酸提取質量接近100%,為最終的臨床樣本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2月15日下午,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第一批患者出艙,這給了我們檢測隊無比的信心和勇氣,未來還有更多的未知,即使還要面對更多的困難和挑戰,我仍然堅信能夠跟所有檢測隊員一起勝利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囑托,“零感染、打勝仗、凱旋歸”。
(孫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