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流的科技期刊,迫切需要一流的辦刊人才。作為建設高層次、高水平辦刊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行動,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22年優秀主編、優秀編輯、優秀審稿人評選于11月中旬評選完成。院校七位優秀辦刊人、審稿人榜上有名。王辰、蔣建東當選優秀主編。郭煥芳、董文革當選優秀編輯。李景南、許琪、肖志堅當選優秀審稿人。
科技期刊是學術成果重要的承載和傳播方式。科技論文的學術評審和編輯出版工作是決定科技出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科研工作的延伸和重要一環。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指示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在2021年啟動“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評選出優秀的辦刊人和審稿人,在建設高層次、高水平辦刊人才方面,做了一系列引領性工作。
一、優秀主編
王 辰
王辰主編長期深耕于臨床、科研、教學與管理工作,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醫藥衛生期刊的學術水平與影響力,并且為《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王辰主編作為《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的主編,把握著《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作為一個綜合醫學期刊發展的基線和軸線。同時,王辰主編大力推動雜志的國際傳播,努力提升國際影響力。作為雜志的掌舵者,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敦促編委及通訊編委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以促進雜志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創建彰顯學術水平和促進信息傳播學的優質平臺。在王辰主編的帶領下,雜志連續多年獲得“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2016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和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支持;2019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項目的支持,開啟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新征程。
從2020年開始,在王辰主編的帶領下,《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在雜志編輯出版流程上嘗試了三種改革性舉措,將謀劃雜志定位、尋找熱點選題、彰顯期刊個性落在了實處。編輯部形成學科編輯匯報分管學科進展制度,每周由1名學科編輯對分管專業領域的學術進展、前沿信息進行重點匯報,提升編輯對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能力,同時結合雜志收稿情況,形成編輯部學科策劃意見,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提升雜志的學術質量和水平。此外,雜志還初步嘗試建立專業學組,由副總編、專科分會主委或副主委等牽頭,成員包括編委、通訊編委和熱心的高水平審稿專家等,定期召開選題策劃會議,緊密追蹤學術前沿話題,聯系國內外頂級專家學者,精心策劃專題期刊,積極組約高質量稿件。
在王辰主編的帶領下,近兩年雜志的影響因子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0年雜志影響因子提升至2.628,相較于2019年增加了65.8%。根據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雜志2021年最新影響因子已達6.133,相較于2020年增長了1.33倍,進入了綜合/內科學Q1區。
蔣建東
蔣建東教授長期奮戰在我國藥學前沿,致力于研究中國原創新藥。牽頭發現小檗堿是新機理降血脂(及降糖)藥物,成為我國天然藥物研究領域的典范。2020年新冠以來,作為主要負責人,開展兩個抗冠新藥研究,其中阿茲夫定已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另一個在美國三期臨床,是我國重要的抗冠藥物科學進展。三項研發藥物成果進入臨床運用;牽頭的科研項目曾獲國家獎兩項,國際獎兩項。2020年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于2011年創刊了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SCI,IF14.9)并任主編至今;帶領期刊以質量謀發展,學術水平不斷提升,藥學高端建設和軟實力日顯突出。目前這本大型綜合性藥學期刊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藥學研究學術雜志之一。
二、優秀編輯
郭煥芳
郭煥芳編審目前擔任期刊聯合編輯部副主任、《藥學學報》中英文兩刊編委、《中國化學快報》(CCL)副主編。每年處理CCL稿件3000余篇,近兩年組織專刊、專欄15期,約稿600余篇。2010年組織策劃《藥學學報》英文刊(APSB)創刊。在CCL和APSB的發展歷程中,郭煥芳在編委會組建、管理、確定期刊發展方向、組稿和宣傳推廣等方面為兩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堅持“四個面向”主動跟蹤學科前沿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策劃專刊,鞏固和提高了CCL和APSB的權威性和領先性,實現了CCL和APSB的跨越式發展。CCL影響因子2021年達到8.445,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雙雙進入化學綜合類Q1區,成為國內外化學界關注的一本期刊。CCL 2022年發文量達到900篇,目前SCI高被引論文89篇,熱點論文4篇。APSB年收稿從300篇飛升至近3000篇,年發文量從60篇提升至近300篇,影響因子2021年達到14.903,位列全球279本Pharmacology & Pharmacy學科類期刊第8位。
董文革
董文革,女,1967年11月出生于天津市,中共黨員。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中華血液學雜志》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至今,副編審。2005年起擔任《中華血液學雜志》雜志社社長。現任中國期刊協會醫藥衛生期刊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第四屆醫學期刊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期刊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科技期刊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血液學期刊聯盟理事長。榮獲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第五屆金牛獎。《中華血液學雜志》是中國科協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承辦的血液學專業核心期刊,多年來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目前被CA、Medline、PubMed Central、Scopus等著名數據庫收錄。連續幾年入選“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榮獲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國際化精品科技期刊,榮獲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屆、二十五屆代表大會優秀期刊。2006-2009年受中國科協精品期刊工程C類資助,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項目。
三、優秀審稿人
李景南
李景南,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訪問學者。在臨床一線工作30余年,掌握各種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主持制定了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胃腸道黏膜保護等專家共識,參與亞太和全國結直腸癌篩查、預防和治療以及其他多個臨床共識指南的制定;在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腸道菌群與腸道疾病、結直腸癌篩查和預防方面進行了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發表論著近百篇,承擔多項國家、省部級和醫科院研究課題。現為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常委、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社會任職。擔任CMJ、JGH、中華內科、中華消化等多個國內外核心期刊的編委工作。
許 琪
許琪,女,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長聘教授、“協和學者”特聘教授。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中心常務副主任(主持工作)。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并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主要從事重性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標記物和分子治療靶點的研究。在Natur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euron、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JEM、PNAS等期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60余篇。長期擔任國內多家期刊審稿人,包括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遺傳、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生命科學、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等。近兩年評審稿件150余篇,及時響應評審邀請,并保證審稿意見回復的時效性。審稿過程中,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及相關審稿要求,從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兩方面嚴格把控論文質量,有效推動期刊健康發展。
肖志堅
肖志堅,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MDS診療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院長。從事臨床和科研一線工作三十余年。血液病臨床診療能力突出,尤其在髓系腫瘤中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腫瘤(MPN)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著獨特的手段,是我國MDS和MPN診療和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供稿:宣傳部 新聞中心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