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一生致力癌癥病因研究追憶我國著名病理生理學家陸士新院士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追思】


   2019年12月6日,我國著名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陸士新與世長辭,享年90歲。


   陸士新,是我國分子腫瘤病因學開拓者之一。他心系祖國和人民,低調謙遜、嚴謹求實,生前不愿被外界紛擾,一生致力于腫瘤病因學、化學致癌與癌變機理的研究,鮮有對其公開的報道。


數載堅守 防治食管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冬日,位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新科研樓二層的一間辦公室,雖然簡樸但書香四溢,書桌上還有一摞未拆封的信封;幾盆綠植迎著陽光,其葉蓁蓁,卻不知主人永遠不會再回到這里!


   12月19日上午,在這個陸士新曾經奮斗過的院里,“深切緬懷陸士新院士的追思會”正在舉行。“以陸老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個人命運始終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司長宋樹立感慨,在新中國衛生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疾病需要醫學科學家去攻克,其中有常見病,還有重癥疾病。也就是在那個年代,陸士新到了食管癌最高發的河南林縣。


   彼時,后來以開鑿紅旗渠聞名的林縣,大約每3個男性和每5個女性,分別就有一人罹患食管癌疾病。1957年,林縣的縣委書記楊貴向上級反映,說林縣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在一些病情嚴重的村莊,幾乎家家都有人患食管癌。


   因此,中國醫學科學院日壇醫院(腫瘤醫院的前身)剛成立就接到了國家任務:去林縣了解當地食管癌情況。結果,那里癌癥的高發情況令人震驚。很快,北京相關醫療機構組成“北京醫療隊”,開始了對林縣食管癌高發現場的研究。


   1971年,陸士新參加北京醫療隊并擔任副隊長,到達林縣開展基礎研究。當地,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艱苦。沒有實驗室,自己造實驗室;沒有蒸餾水,自己制作蒸餾水;沒有儀器設備,就想方設法地購買和引進……


   他認為,找到致癌原因的關鍵,就是要查清當地人的飲用水和食物中到底有沒有致癌物。他走遍了林縣姚村公社的村村戶戶共494個井,編號并提取水樣;收集了幾百人的唾液、胃液與尿液以及各種糧食、酸菜等樣品進行檢測,發現這些樣品中均存在亞硝胺類化合物及其前體物,且含量均高于低發區。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陸士新堅守在林縣食管癌高發現場,從事大量人群研究長達15年。


   最終,陸士新得出大量研究成果:在食管癌高發區人胃液與膳食中,首次分離鑒定出特異性誘發食管癌致癌物甲基芐基亞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紅甲酯;首次在國際上報道并證實亞硝胺能誘發人食管上皮癌;系統證明了亞硝胺是中國食管癌主要化學病因;確定了環境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重要作用;為林縣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參與制定了“五項防癌措施”,指導林縣食管癌宣教和防治工作長達數十年。


   2007年,陸士新再次檢測了河南省林縣環境中霉菌和亞硝胺含量,發現均已大幅下降,食管癌的發病率也下降了50%。就此,在食管癌的防治上,中國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上下求索 探究腫瘤病因學研究的熱點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陸士新不斷探索創新。他先后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隨著科學發展,他也從腫瘤的病因學、化學致癌與癌變原理的研究轉向分子生物學領域,在系統地研究了食管癌組織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變化的基礎上,又首次克隆出4個食管癌相關的新基因(ECRG1-4)。他的課題組所研究的ECRG2基因還獲得了國家專利。美國、德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科學家也跟隨他們研究ECRG2基因并有相關論文發表。


   長期的科研經歷和敏銳的思維,使陸士新總能捕捉到新的腫瘤學研究的熱點。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國內應開展腫瘤干細胞的研究,在國內鮮有人開展此項研究的情況下,他就積極宣傳、講解腫瘤干細胞研究的重要性,并以75歲高齡親自走訪有關專家和機構,最終得到重視與支持,推動了我國腫瘤干細胞的研究。


   他的課題組在《干細胞與發育》等國際權威腫瘤雜志上發表了腫瘤干細胞相關論文,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上發表有關腫瘤干細胞的論文。隨即,他主持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腫瘤干細胞大會”,來自國內外的132名學者參加了大會。為普及腫瘤干細胞知識,陸士新又組織編寫了《干細胞與腫瘤》一書。陸士新對我國腫瘤干細胞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腫瘤病因學研究和腫瘤靶向治療開創了新的思維與途徑。


執著奉獻 引領后來者繼續前行


   在攻克腫瘤的一生中,陸士新曾獲得國內外無數榮譽和獎勵。但對陸士新來說,這從來都不重要。


   1997年,他在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后,不再參與國家及省部委的評獎活動,就是為了鼓勵廣大青年科學工作者研究與創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


   身為一名在腫瘤病因學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陸士新視科學研究為生命,他的精神感動和鼓舞著許多人。“陸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俯下身子,致力于解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問題,最終找到了林縣食道癌高發的病因!”宋樹立說,以陸士新為代表的老一輩醫學科學家,熱愛祖國、執著奉獻,直接推動了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是我們一生學習的榜樣!


   在我國著名腫瘤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看來,“老陸是一位真正把病人放在心里的科學家!”已經90歲高齡的孫燕期望,大家要傳承陸士新的這種精神,不論是陸士新的接班人,還是傳承人,都要致力于將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臨床診療,推動健康中國的建設,真正讓百姓受益。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姜偉,回憶了他和恩師陸士新的一件往事。當年,他在國外留學時,陸士新找到他,在他的住處打了一個多星期的“地鋪”,省下來的住宿費用卻直接購買了一些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儀器。“恩師對我這些年的支持,對學生的關愛,深深地影響了我!我會把恩師的工作傳承下去,做好研究,帶好學生!”


   “陸老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是一位有人民情懷的科學家,他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防治食管癌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說,“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陸老為我們豎起的人生豐碑,深刻啟示和強烈感召著中國的醫學科技工作者戒驕戒躁、不懈探索、勇攀高峰!”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