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圍繞重癥醫學發展提出全面的、可落地的建議。
杜斌委員
“三年疫情,給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就是,傳染病防治不僅僅是一個醫療衛生問題,同時也是公共衛生問題,甚至可能成為國際政治問題。所以,無論是從科學研究、臨床救治,還是從整體國家戰略方面,都需要國家在傳染病防治上有更多重視和投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了自己的思考。
疫情剛剛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醫療救治專家組——“重癥八仙”(杜斌、康焰、管向東、鄭瑞強、邱海波、趙蓓蕾、童朝暉、姜利)進駐疫情風暴中心武漢市,與各醫療隊一起挑戰攻克“重癥堡壘”。
談起那段經歷,杜斌說道:“在武漢疫情最為緊張的日子里,在爭分奪秒挽救生命的關鍵時刻,大家對于‘重癥八仙’的關注,其實是對我們整個醫務人員這一群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救治中發揮的作用給予了更多的期許。”
經此戰疫,我國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如何能做得更好?杜斌給出了一個建議,在現有基礎上還需對疫情發展有更加準確的預測模型,方能對疫情的走勢和規模進行科學的預測,才能更好地統籌醫療資源,并及時做好應對策略。
與此同時,杜斌還建議要重視我國目前面臨的重癥醫學科人才短缺問題。短時間投入大量醫療資源救治任何一類疾病或任何一類病人,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相關醫療資源的短缺,而且重癥醫學科的人才短缺最為明顯。他表示國外ICU對護理人員的數量要求很高,用英國的經驗作為例子,一張床位英國至少配置7名護理人員,但在國內,即使我們要求一張床位配置2.5~3名護士,很多醫院病房依然很難達標,特別是在出現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需要在ICU救治的時候,人員短缺這一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杜斌介紹道:“協和醫院的做法是以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為主,結合專科ICU中的醫務人員,帶領其他專業的醫生和護士,共同應對疫情所帶來的醫療救治壓力。這也是我國大多數醫院的做法。”他表示,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盡快補齊重癥醫學科人才短缺短板是關鍵。
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杜斌提出了一個重點:加強重癥醫學人才規范化培訓。
當前,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醫院之間,醫療硬件資源、人員配備、診療能力等各個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杜斌表示,重癥醫學科的從業人員面對危急重癥患者,醫務人員要求更高的能力,所以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在重癥醫學中極為重要,這方面,我國的工作才剛剛起步。
因此,杜斌建議要加強重癥醫學人才規范化培訓,提高重癥醫學專業水平。他特別提到:“要注重培養全面掌握重癥醫學知識與技能的專科醫師,掌握更為豐富的重癥醫學臨床經驗和診治能力,這樣的話,才能夠讓我們的專科醫師無論是在日常工作,還是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中,有能力及時應對。”
來源:人民政協報 中新網
供稿: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