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下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2022年度人才工作會議暨準聘長聘教師工作會議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召開。此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入推進人才強院核心戰略,全面總結2022年度人才工作經驗和成效,表彰典型先進,進一步推進院校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將院校加快建成國際醫學人才高地,建設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與世界一流醫學院校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院校領導及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委員會委員與新聘任特聘教授、準聘長聘教師合影
王辰院校長作題為“院校人才工作和準聘長聘教職制度的建立”的主旨報告。
報告中通過對科技先行國家醫學領域頂尖科學家分布、醫學核心基地科技人才規模,國內主要醫學院校科技人才情況等詳盡的對比分析,多維度闡述醫學人才的重要性和院校面臨的國際醫學科技人才競爭態勢。王辰院校長表示:“人的終極利益就是健康和生命,當前的科技前沿聚焦醫學和生命科學,國家在人才和科技領域提出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醫學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將科技人才教育統籌推進,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是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體的典型學術單位,更要從科、教和人才三方面進行一體化部署和推動工作。”
王辰院校長詳細分析了人才的類別,即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學術型人才由學術帶頭人與技術帶頭人組成;管理型人才則可分為領導人才、管理人才與行政人才。兼有學術能力與領導能力的人才,方可成為學科帶頭人,引領學科發展,進而最終成長為行業領導者。
圍繞2022年院校人才工作進展,王辰院校長從院校高水平科技人才養募,學生培養,以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凝聚戰略醫學人才,領導、管理、行政人才培育,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育,人才支撐保障體系完善等方面作了系統闡釋,并重點介紹了2019年以來準聘長聘教職制度、2020年以來臨床醫學教職制度、2022年以來協和青年學者制度的建立,人才工作改革思路、重要改革舉措及準聘長聘教師隊伍建設等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效。從“育才、聚才、選才、養才、用才、成才”人才培養全鏈條六個方面,全面部署了教職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支撐體系建設等2023年度人才重點工作。
作為院校人才制度改革的重大創舉,王辰院校長宣布北京協和醫學院將設立“講席教授”制度,通過聘請在本學科領域取得國際學術界公認,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對學科發展具有戰略性和創造性構想,引領學科發展趨勢的杰出學者擔任 “協和講席教授”,進一步開創英才薈萃、大師輩出的良好局面,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校。王辰院校長說:“講席教授制度是一個對于現有制度的豐富和補充,將為院校學科發展起到標識和激勵作用。”
王辰院校長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工作是事業發展的根基,是院校的基礎性、戰略性、長遠性工程。院校作為國家最高的醫學研究機構和國家居于領銜地位的醫學教育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具有承載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體化布局的獨特體制機制優勢,將引導中國醫學發展方向。院校全體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院校發展目標,凝聚共識,立足本職,量化人才工作責任,深化完善準聘長聘教職、臨床醫學教職、講席教授、協和青年學者等制度與機制創新,嚴格落實教學工作要求,推動人才工作落實落地,共同促進院校事業的發展,為國家醫學事業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卓著的協和貢獻。
院校領導與“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合影
王健偉副院校長詳細介紹了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制度和“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的制度要點、評審學術標準、遴選程序及2022年度評選情況等。他指出,院校以建設全成長期人才貫通培養體系為目標,實施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制度、臨床醫學教職聘任制度,推出“科技人才25條”、“科研博士后30條”,形成了人才工作政策矩陣,全方位支撐院校人才工作的發展。院校持續優化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制度,啟動實施“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堅持學術標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遴選出一批優秀教師和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推動院校人才集聚能力穩步提升,整體人才結構更加優化、學科覆蓋更加全面,有效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他表示,“準聘長聘教師考核工作是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通過考核,對準聘崗位教師進行評估、會診與個性化職業發展指導,促進長聘崗位教師保持學術活躍度和先進性,形成正確的人才和科技評價導向,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創新創造活力。
張勤副書記詳細介紹了院校對準聘長聘教師、臨床醫學教授的教學工作要求,院校課程設置與管理情況,及申請新開課和擔任授課老師的流程等。她強調,講授本科生課程,首先要兼顧知識的系統性和基礎性,要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圖譜;研究生課程更強調的是新穎性和創新性。要求廣大教師要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人才要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要求,積極投身教學改革與創新,參加教材建設與編寫,推動課程建設和更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共同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提升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推進世界一流院校建設發揮力量。
會議隆重舉行了2022年度新獲聘特聘教授、準聘長聘教師及新到崗教師聘任儀式和首次“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儀式。王崢紀委書記宣讀了2022年度新獲聘的特聘教授、準聘長聘教師名單以及2022年度“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名單。
院校領導為獲聘教師和入選博士后分別頒發了聘書和入選通知書。
院校領導為準聘長聘教師頒發聘書
夏維波、馬瑜婷2位獲聘教師代表發表了獲聘感言。夏維波教授表示,作為準聘長聘教師,要加倍珍惜這份榮譽,潛心向學,始終把脈學科前沿,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堅持教學是教授的第一學術責任的信念,不斷探索新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學習先賢,為人師表,以嚴謹的學術品格為同行、為學生做出表率。馬瑜婷教授表示,作為協和人,我們身披歷史的光環,享有優質的平臺,是發展新篇章的見證者和受惠者,應該思考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她提出三點倡議:一是不忘初心,勇于追求學術的卓越,二是合理規劃,樂觀愉悅地開展工作,三是主動營造和諧共贏的創新生態。
準聘長聘教師代表發言
李昂、馬樹紅2位博士后代表發表入選感言。李昂博士表示,協和輝煌的歷史,鼓舞著新一代年輕人勇攀醫學高峰的信念,令他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樹立了開展開創性研究的理想信念。院校實施新的人才政策,為博士后提供了更高更大的施展平臺,要緊跟國內外研究動態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協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馬樹紅博士表示,青春要與時代相輝映,青年要與祖國共奮進。作為協和青年學者,有責任有義務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腳踏實地,不忘初心,潛心科研,承擔青年學者人的責任使命,踐行尊科學濟人道、以天下為己任的協和精神,以科學為基礎為祖國醫療事業做出貢獻。
“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代表發言
會議還對2022年度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李青副院校長宣讀了2022年度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名單,院校領導為腫瘤醫院、藥物研究所、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系統醫學研究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7家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頒授了獎牌。腫瘤醫院、藥物所和血液病醫院作為人才工作先進單位代表,就人才培養與引進創新舉措及成效等方面進行了經驗交流分享。腫瘤醫院劉芝華副院長以“以誠心引才,用真心育才”為題,從高層次人才培養、海外人才引進、博士后隊伍建設、人才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介紹了2022年度人才工作亮點,并以緊扣創新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主線,圍繞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目標,介紹人才發展目標及2023年主要舉措。藥物研究所執行所長王銳院士以“煥發人才隊伍新活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為題作人才工作經驗交流。他指出,藥物所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提出“穩﹒培﹒引”人才發展理念,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實現了人才隊伍建設新進展、新突破、新提升,同時分析了人才工作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劃。血液病醫院常子奎黨委書記詳細介紹了血液病醫院人才引育六大主要創新舉措,總結了2022年度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引進的主要成效,表示要實施人才強所院、人才興所院戰略,用好京津冀資源,講好院校在津故事。
本次會議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并在各所院設置分會場。院校領導,強伯勤院士、劉德培院士、林東昕院士等準聘長聘教職聘任委員會委員,新獲聘的特聘教授、準聘長聘教師,新到崗準聘長聘教師,“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及觀禮家屬,各所院黨政主要負責人以及院校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現場參加了此次會議。所院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其他已聘任特聘教授、準聘長聘教師、臨床醫學教授、“協和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代表;醫教研人員及博士后;所院人事、科研、教育等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代表等分會場及視頻會議參會。會議由李青副院校長主持。
供稿:人事處 新聞中心
圖片:郭志晨 童林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