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務是高校共青團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是青年學生服務社會、成長進步的重要方式。5月9日至10日,2024年共青團為老志愿服務和助殘志愿服務現場會在河北邢臺召開。我校“感恩梧桐樹”項目受邀參會,院校團委專職團干部陳晨在大會上進行題為“感恩梧桐 精準助老——引領隔代互助創新公益的示范和拓展”的匯報分享。
協和學子們懷著感恩吾師的初心,于2013年7月發起“感恩梧桐樹”志愿服務項目。項目由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和北京健康長城公益基金會三家單位發起,針對社會老齡化和高校離退休老教師、老專家眾多且空巢率較高等問題,組織在校生與離退休老師結對子,定期探訪、服務前輩,為前輩舉辦沙龍、論壇、文藝匯演等活動,搭建樂團等師生交流平臺,形成隔代互助模式。滿足“空巢”老人們精神上、生活上的需求,同時發揮老前輩們學術、思想上的優勢,幫助志愿者成長、成才,成為接地氣的“協和精神傳承課堂”。
感恩梧桐樹成員拜訪協和醫院原風濕科主任董怡教授
在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方面,通過“骨干志愿者+流動志愿者”的活動方式,“傳幫帶”的隊伍建設機制營造良好的志愿氛圍,保證志愿者隊伍可持續發展。定期舉辦志愿者培訓,進行年度總結并制定下一年的計劃,對表現出色、貢獻突出的志愿者進行表彰激勵。品牌化、專業化的項目架構筑牢了“感恩梧桐樹”志愿服務項目持續運營的基礎。目前,項目組織的對離退休教師的拜訪服務活動超過500次,探訪的退休教師超過200人,志愿者超600人,參與總人次突破3000人次。
感恩梧桐樹成員拜訪阜外醫院退休教授劉力生老師
得益于組織架構的規范化和志愿服務的開創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受到帶動、成立感恩梧桐樹協會。聚集的核心公益團隊有88個,志愿者500余名。對“感恩梧桐樹”公益模式的成功復制,也體現出本項目的公益示范及樞紐平臺價值。
梧桐生根已有十一年,在志愿服務項目的建設上,碩果累累,得到多方肯定、表彰與認可。項目所獲的表彰與榮譽包括: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入選《全國志愿項目材料匯編》、榮獲“首都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榮譽稱號、首都高校“學生最喜愛的社團”等等。
高質量實施為老志愿服務和助殘志愿服務是共青團引領廣大青年融入大局服務大局的重要舉措,是共青團引領廣大青年服務民生關切的有效載體。院校會繼續扎實做好志愿服務工作,引領院校廣大團員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推動學生更好了解國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
供稿:團委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