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下午,中國醫學發展大會“醫學教育——臨床醫學(二)”分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此次論壇聚焦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圍繞“院校醫學教育”和“畢業后醫學教育及繼續醫學教育”兩大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全國各大高校和教學醫院的相關領導、特邀專家及教師代表130余人參加會議。 圍繞“院校醫學教育”主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正林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王衛慶在開篇引言中指出,醫學教育是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礎,優質的醫學教育為我國醫療事業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我們要圍繞國家戰略、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深入思考醫學教育與國家戰略的有機結合,圍繞國家戰略核心布局醫學資源。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代謝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出現高發趨勢,需要培養更多的社區醫院醫生、家庭醫生,更好地為這些慢病患者服務。同時為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平臺、職業發展、薪資待遇等多方面進行規劃,整合醫學資源,落實監管,建設能夠保障全國14億人民健康的基層醫療隊伍。
韓德民、楊正林、王衛慶作開篇引言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作題為“臨床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開題引言。李蘭娟院士在報告中指出,醫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我們要培養復合型拔尖人才,學科交叉、知識豐富的人才,以及知識結構相互補充的人才,培養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和領袖潛質的復合人才。培養好這些人才,必須有更好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打破學科界限,使多學科交叉,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新拔尖人才,為“雙一流”建設及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作題為“臨床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開題引言。李蘭娟院士在報告中指出,醫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我們要培養復合型拔尖人才,學科交叉、知識豐富的人才,以及知識結構相互補充的人才,培養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和領袖潛質的復合人才。培養好這些人才,必須有更好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打破學科界限,使多學科交叉,培養國際一流的創新拔尖人才,為“雙一流”建設及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韓德民作開題引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佩福作題為“數智驅動,融合創新——推動臨床醫學拔尖人才培養”的開題引言。唐佩福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才培養是國家戰略,醫學人才培養是方向,優秀臨床科學家不僅會開刀,還要能做研究、搞創新。科學研究、科學發現、創新要有平臺,推動人工智能與醫學教育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平臺的賦能作用,助力醫學人才培養。
唐佩福作開題引言
圍繞“畢業后教育與繼續醫學教育”主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韓雅玲,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曹彬在開篇引言中指出,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最根本是解決絕大多數醫生的職業訴求,讓醫生對未來職業前景的改善樹立信心。要強化對醫學生的人文關懷,加快醫學生向合格臨床醫生轉變;培養臨床醫生的學習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注重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和前沿科技能力培養,加快專科醫生向優秀學者轉變。
韓雅玲、曹彬作開篇引言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徐瑞華、朱蘭作開題引言,三位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在主題報告中指出,健康中國與全球健康新時代呼喚卓越醫師,醫學教育需要培養良醫、學者、領導者三位一體的新型卓越醫生,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寬厚的人文與科學知識基礎、系統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多維度認知人體的結構化知識體系、出色的臨床服務、學術研究和組織領導等核心能力和實踐智慧的醫學人才。利用數字化和科技手段改革當前教育模式、方法,引導畢業后教育向患者急需的緊缺專業傾斜,適應醫療崗位的需要,加強醫學教育的銜接,強化院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快臨床醫生向專科醫生轉變。在基層臨床培訓中建立完善專業組織和中國三階段培訓體系。
在討論環節,全體與會專家圍繞提升醫院對醫學教育意義的理解,促進醫學教育和畢業后醫學教育貫通銜接,住培專碩、專培專博定位,促進畢業后教育和醫生職業發展貫通等四個方面,聚焦主題暢所欲言,發表引人深思的建設性意見,提出以下觀點和建議:
與會專家討論發言(依次為劉麗笙、徐瑞華、張康、王建六、劉中民、黃國英)
第一,醫學資源要圍繞國家戰略核心布局,有目標、有戰略定位、有具體政策支持和落實到位,抓好監管落實。
第二,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用現代手段和方法在短時間內培養基本保障的醫生和研究隊伍。
第三,醫學教育是精英教育、精品教育,面對的是人民健康,需要慢慢歷練,不能速成。
第四,加大農村基層醫務人員培養力度,普及農村健康生活方式,使其掌握常見的急救技術,做好慢病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掌握轉診適應癥,并且提高相關待遇,解決村醫長期留用問題。
第五,在國家醫學中心的輻射之下,在醫學信息系統、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六,構建科學、合理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以“培養具備專業素養的合格住院醫師”為目的,規范其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做好心理建設,幫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
第七,為順應醫學現代轉化趨勢,即從傳統的“應對疾病”模式轉變為以“照護健康”為核心的全新模式,現有的醫學教育體系也亟需進行深刻的變革。應從國家高度出發,精心策劃頂層設計,分層、分類地制定普通醫學教育和卓越醫師培育的詳細規劃,以確保醫學教育能夠緊密貼合健康中國戰略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的健康福祉。
王崢作總結發言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紀委書記王崢作總結發言,對與會嘉賓的精彩發言表示感謝,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的效果。各位專家進行了內容豐富和深入的討論,將促進大家從醫學教育全局的角度進行深度思考,期待各位醫學教育專家未來在實踐中不斷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陳香美主持開題引言和討論,季加孚主持開題引言
論壇分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陳香美、韓雅玲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季加孚主持。
大會現場
供稿:護理學院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