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團隊在Nature Immunology發表了“IL-2 regulates tumor-reactiveCD8+T cell exhaustion by activating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的論文。研究報道了IL-2 通過調控色氨酸羥化酶1(TPH1)催化色氨酸生成5-羥基色氨酸(5-HTP),5-HTP活化芳香烴受體(AhR)從而促進CD8+ T細胞耗竭。
目前在臨床上免疫檢查點(如PD-1、CTLA-4等)中和抗體治療或嵌合抗原修飾T細胞(CAR-T)免疫治療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相較于傳統的放化療,這些新型免疫治療在患者反應率及治療效果上都有較大的提升。然而,大多數接受治療的患者甚至那些最初表現出良好治療效果的患者,仍會出現復發,盡管這些患者的腫瘤部位存在有可識別腫瘤抗原的殺傷性CD8+ T細胞。事實上,在腫瘤組織中,浸潤性的CD8+ T細胞在長期與腫瘤細胞的相互作用下,其殺傷能力受到了損害,失去了對腫瘤的免疫反應性,并逐步進入了耗竭狀態。目前關于在腫瘤環境中CD8+ T細胞是如何進入耗竭狀態的研究甚少,盡管有研究表明在持續感染或癌癥中TOX、XBP1等是導致CD8+ T細胞耗竭的調控因子,但其是否存在其他關鍵性的重要轉錄因子尚不清楚。更為重要的是,在腫瘤微環境中是否存在調控因素驅動CD8+ T細胞耗竭并通過何種機制促使CD8+ T細胞進入耗竭狀態是至為關鍵的科學問題。
本研究著重探討了在腫瘤微環境中IL-2促進了腫瘤特異性CD8+ T細胞耗竭,并揭示了IL-2通過STAT5-TPH1-5HTP-AhR該條信號通路進行精細調控。IL-2通過STAT5信號啟動色氨酸羥化酶1(TPH1)的表達,TPH1催化色氨酸生成5-羥基色氨酸,后者結合并激活芳香烴受體(AhR), 活化的AhR入核直接上調了抑制性受體PD-1、LAG3、TIM3、CD39的表達,導致CD8+ T細胞耗竭。同時,研究團隊發現,介導CD8+ T細胞耗竭的IL-2來源于同腫瘤微環境中的CD4+ T細胞,且IL-2通過抑制CD8+ T細胞中AhR的泛素化而穩定其蛋白表達。通過干預IL-2-STAT5-TPH1-AhR該條信號通路,可以阻止腫瘤浸潤性的CD8+ T細胞耗竭,從而達到更好的控制腫瘤的效果。這種耗竭機制的闡明,不僅顯示了機體免疫系統的復雜性與陰陽兩面性,而且為臨床IL-2治療腫瘤的精準化、個體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本研究工作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16-I2M-1-007)等項目的資助。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劉玉英副研究員(基礎醫學研究所)、周楠楠博士生(基礎醫學研究所)、周力博士生(基礎醫學研究所)、王靖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0850-9